其實這一年不只在經濟學圈,先前看到一篇近五十年統計改變世界的前幾大影響之一就有因果推論的影子。今天回歸"科普"粉專的本業,不談市場,來聊聊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方法告訴我們什麼以及對政策的影響。
--
我們去年上架的 [24單元入門投資科學 一次搞懂投資必備知識] 24單元中的第1單元正是因果推論、直接從今年得主的經典作品編輯的教材。
我必須說,這一個單元放在第一個單元,不是因為他實用。相反的,他是全部裡面最不實用的單元,日常實用的是課程裡面的實作,不管是主動投資、證券分析、認識個股股價與企業、建立投資組合資產配置、選擇ETF、回測等。
但之所以是第一個單元,是因為他是科學的底蘊。這一個基石,不僅是統計近年最重要的影響,也在今年2021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今天的課程沒有優惠,但依然歡迎加入我們超過100則五星好評的課程,與3000多位同學一同參與學習投資必備知識。
立即看詳情=> https://bit.ly/3bBGwxr
--
在倫敦政經學院念金融經濟的學生,幾乎人手一本學校經濟系教授 Pischke和今年得主Angrist一起合寫的" Most Harmless Econometrics"。當時被告知從我們這個世代起,因果推論跟Identification會成為常識。於是今天就看到這則得獎新聞。
[那些不知道靠不靠普的理論們]
在金融研究中,早期教科書多仰賴經濟工具,提出理論。想要解釋股利政策,就有人提出股利訊號發射論,號稱公司發放股利用以釋出正面訊號。當年一邊學一邊對於這種說法抱持非常高度的懷疑,證據哩? 這些把Y對X的迴歸的相關性分析也稱為科學?
在著重實驗的領域,因果推論的建立相當的早,主要是能夠大量透過重複實驗,建立對照組跟受測組,觀察可能的真實效果。舉凡藥品、疫苗都透過標準的流程。而今年得獎的得主,把這個嚴謹的過程帶到社會科學領域。
[社會科學中的科學底蘊]
在社會科學當中,也許很多時候不能像其他領域大量重複實驗,但是能夠過一系列的準實驗設計、自然實驗設計等,製造出類似的外生衝擊,觀察一件事情對另外一個事情的直接影響。
這套方法引入後,多數金融相關的研究,都相當程度重視因果關係。比如過去曾經理論宣稱,根據代理理論,當公司即將破產時,經理人會有Risk Shifting的行為- 投資專案賭大的,因為贏了是自己跟股東的,輸了是輸債權人的。
但透過精巧的準實驗設計,一個外生的石油衝擊因素,導致公司面臨破產時,研究人員觀察到其實經理人並沒有像理論說的這麼進行。而是紛紛減少專案的風險。
[生活中的各種宣稱]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例子也是,書名常常出現"有錢人都用長夾"之類的說法,意圖影響大家認為"用長夾能夠[變 (cause)]有錢"這一個因果推論。然而,在沒有精確的因果關係證據前,這些都是看看就好。
有這個意識後,其實生活上很多問題跟說法都不用過度糾結,不用對各種說法過度認真,而同時對於有科學證據或因果證據的事情可以多一點信仰。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另外一個直接影響是去年COVID-19的美國央行政策與CARES法案。
雖然一般美國散戶,對於Fed行為不能理解,認為借錢免還得PPP會增加道德風險。但實際上,這個法案過得非常快。
過得很快的原因來自兩黨的經濟學家對於這種提供流動性的政策並沒有什麼衝突意見。而這些共識,來自晚近20年的研究。
從柏南克1983博士論文以後,大家開始意識到金融對於總體經濟的重要性。如果在經濟shock中,失去金融,就會帶來延長(propagation)、且放大(amplification) 負面衝擊的效果。
這個理論,在2000年後,利用這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方法,得到很多因果推論為基礎的微觀證據支持。因此即便鄉民很有意見,但兩黨專家一致的快速達成協議,沒在COVID期間耽擱這些法案。
於是美國能夠就快速度的恢復就業與經濟活動,讓疫情歸疫情、經濟歸經濟。
[投資中的科學- 不確定性中的確定]
我還記得當時有統計背景的同學問了我一個問題,報酬可預測性的R平方只有40%左右,是不是有點低?
其實從我入行以來,一開始很多東西會當作預設值,倒也沒認真思考過這件事。後來我意識到的是,市場上本來就有許多雜訊、有許多不可預測的事情,而所謂科學只是逐步的掌握其中確定的事。
在1900的時候,投資的主流是技術分析,當時認為相當科學- 因為是把股價繪製在圖上,有用到數據。
在1934年後的主流是證券分析,當時認為看股票不能不看股票背後的企業,於是開始分析企業價值,哥倫比亞大學與華頓商學院培育了巴菲特、彼得林區這些知名學生。
在1960年後,量化證券分析開始盛行。質化的優勢在於企業本質的多維度了解,而量化的優勢在於系統性的數據。耶魯大學培育了史雲生- 以管理耶魯校務基金聞名、而芝加哥大學培育了Cliff Asness,以AQR資本聞名。
在1990年後,高盛改良投資組合理論,讓系統性的投資不再投資全市場,而是各種量化證券分析搭上證券分析的主動投資。
隨著技術成熟,在這一個年代,開戶、購買ETF已經成為全民活動。沒人不認識0050、006208,這些本質上過去只有富人們使用的量化投資工具。並且能夠用現成工具,了解未來數年自己的資產預期變化與落點。
--
[總結]
科學也許在短期間對生活看不到實質改變。然而每個研究都像是一個Dot。這些Dot,多數也可能埋藏在地底不為人知。只有隨著時間過去,事後長期回顧,才會Connecting the dots,看得出對大家行為改變的進程。
因果推論把金融跟經濟研究帶到一個新的標準,也期待未來的新研究能夠協助探索金融與美好社會的願景。在這邊分享給大家這則新聞與背景、影響,也恭喜三位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