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原本是一段2017年我給將畢業的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金系、國企系、會計系學弟們的談話。重新整理在這裡來搭個時事。
關於成功學,唯一的共同意見是我們都同意我們沒有一致的意見。每個學院,都各自寫了不同的成功學,而商學院自然也貢獻不少說法。今天不談科學 (科普頻道11月開始復播)也不談投資,來隨意聊聊追求成功路上會面對到的事情。
Hahow好學校投資類2020年募資第1名線上課程,11月16日即將開播。
在這門課當中,你將全面了解關於投資與金融市場的重要知識與全貌,做出屬於自己的科學化的投資決策。
立刻看詳情🔎=> https://bit.ly/31ayF5f
同時,現在購買,一起參加開課前五週加碼的有問必答線上直播QA。平常各種投資問題,找不到人問的,不好意思問的,問業務又覺得業務會推銷產品的 在這時間儘管來。
完整課程資訊 => https://bit.ly/31ayF5f
成功的定義:與錢有關?
沒有共識的定義。
每個學院都有各自的出發點來告訴大家關於成功的各種方式。
來自心理系,有史丹佛教授Carol Dweck寫的「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來自UPenn也有知名的暢銷書「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告訴你怎麼樣才能成功。另外一本「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同樣是心理系的作品。
也有從設計角度出發的,像是「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把自己人生當作一個設計作品。
最在乎學生成功的商學院,自然出品不少作品。教授作品有「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 一堂課 」、MBA畢業後寫的作品有「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全新修訂版)」、「原則:生活和工作」。
我剛入行就上了四個版本的成功學。到了我們開始開發理論的年代,自然自己心中都有一個相信的典範。當然在沒有共同定義下的意見,說是信仰更適合一點。
理論框架的好處是 減少面對經常互相衝突的意見
理論正文開始
先了解什麼樣的生活給予你快樂
想像三個分數。一個是來自朋友的快樂、一個是來自家庭/女友/小孩/的快樂、一個是來自職場成就的快樂。
來自朋友的快樂是主觀的 1-100分,來自親情與愛情的快樂也是主觀的1-100分,只要自己覺得開心就行。
而來自職場成就的快樂是通常相對與比較來的,有錢還是買的到很多外部的物質,既然有比較,就用PR表示。PR70表示收入超過70%的人。
第一件事情是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比重帶來快樂。有些人家庭為重,有些人相當的有事業心、熱愛自己的工作。
三項分數相乘,得到屬於每個人的快樂分數:
Family Happiness * Friend Happiness * Career Achievement
以一個文中追求卓越的台大生,可能他的快樂來自於
Family Happiness^3 * Friend Happiness^2 * Career Achievement^5
那麼如果把 Family 照顧得好、有空陪家人,得到85分的快樂、周末少數跟朋友聚餐得到80分的快樂,而把時間放在衝刺事業,收入超過90%的人得到90分的快樂。那當年的快樂分數就是 614125 * 6400 * 5904900000 。
每個人對於快樂來源有不同權重,認識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永遠是做決策的第一步驟。
知道目標後,極大化追求就可以了。
Max Family Happiness^3 * Friend Happiness^2 * Career Achievement^5
再了解 限制式
最常見的兩個限制是 時間(T)跟金錢(M)。
不管是 Family Happiness或是Friend Happiness,都需要用掉時間和金錢。
而Career Achievement,會用掉大量的時間,但是可以賺到許多的錢。
每一個時期的時間都是固定的,而可用金錢取決於花多少時間在Career Achievement的追求上。
S.T. 每一個階段不超支時間跟金錢
然後就可以定義成功了- 選擇
成功的定義在於做對了使快樂程度極大化的每一期的選擇。
比如我覺得陶淵明的快樂方程式可能就是
Family Happiness_^1 * Friend Happiness _ ^8 * Career Achievement_^ 1
因為看國文課本裡面,寫說陶淵明家裡很窮 肯定CA PR很低。他很像單身,Family Happiness好像也還好。然後整天和一群朋友,肯定Friend Happiness很高。
但重點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過的非常非常快樂,並不想要改變,顯然是他的最適選擇。做了一個選擇使快樂程度極大化,符合的所謂成功的定義。
如果你的快樂方程式長的跟他一樣,就可以不必追求CAPR也能夠過的很快樂。
所以 3 萬 .. 還是 25 萬?
要糾結這爛問題,還不如糾結屬於你自己的成功。
從上面的定義很清楚,成功與錢有關也與錢無關。因為成功定義在選擇上,把時間跟錢分配在能夠達到最大快樂的事情上。
外生(exogenous) 多錢當然可以減少constraint,多花時間在朋友跟家人身上。玩遊戲就知道,如果沒開外掛,整天在種田、打裝,開了外掛主角金錢無限之後,才開始在村裡面觸發劇情享受生活。快樂直接上升。
這種樣本實在不多啦。工作內容不變,薪水忽然上升八倍。買TSLA都沒這個報酬。
內生(endogenous)多錢可就不一定了。選了錢多工作但不快樂的不在少數。畢竟工作的PR是相對的。競爭下,要提升1個PR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通常提升1個PR會燒掉大量的時間,而這經常是需要被考慮的,特別是重視跟朋友與家人相處時間的人。所有人的PR成長率平均為0。
這種樣本就相對多了。花時間在追求卓越上,卻使的離成功越來越遠。
PR有高低之分,但成功並沒有。
每個人所在意的事情不同,而只需要專注在屬於自己的成功。
Career PR 重要 也 不重要
多數媒體講的成功,指的只是Career PR。而媒體又經常把高Career PR 當成成功。
必須說,Career PR 重要也不重要。
文中頂大的焦慮,與其說是來自成功的焦慮,倒不如說比不過別人Career PR的焦慮。
我那年代在管院的氛圍是競賽氛圍,大家找實習、改履歷、練習面試、四處networking拓展舒適圈、準備留學、考GMAT/Toefl、出國留學、外商三年MBA等。
競爭10年後,成功的人各自走向屬於自己專屬的Path。許多人在業界雖然不是最高PR,但有一席之地,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開始曬娃生活。有些拿到夢想工作的工作三年不幹了玩樂團去- 寧可沒錢也不願意虛度光陰。有些人拿到夢想工作、最高PR、而現在依然持續在成長中- 真心喜歡這份工作願意花上大把的時間。
每一個PR的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成功。媒體販賣的焦慮你大可不用買。
而這種成功,不是看別人就能滿足的,而是需要一再檢視自己所想要的、能達到的,做出屬於自己的理想選擇。
一些雞湯總結
- 不要太迷信那些無法每個人運行的規則。比如成為人上人,成為頂尖的XX家等等這些光鮮亮麗的字眼。
PR是相對的。不會每個人都是PR99。更現實點,由定義就知道有98%的人都不是。所以每個人都追求這件事情完全不切實際。 - 遵守能夠每個人運行的規則,如找尋自己熱情、著重本質的事物。
了解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是你想要過的生活。所有的金錢跟名都是你事情本質的衍生品 (Derivative) 。唯有你實際完成一件事情,才會有相對PR的產生。只關注票面價格並無法改變你的生活與快樂。 - 堅持累積長期平均必定有收穫、而非不一定有收穫。但是要堅持夠久。高PR的事物練等升級都特別久。
PR Return短期是無法預測的,所以你的努力可能不會有結果,但長期是可預測的。累積的持續輸出才是硬道理。 - 了解自己的限制、根據喜好調整自己位子以及未來藍圖。
每個人天生條件不同,想要的東西也不同,效用函數不同,家境不同。務必清楚了解自己的限制平衡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設定好之後,全力以赴。 - 遵守以上幾點,將能夠達到你能夠達到的最好的。
當每個人都做出最適選擇,全力以赴時。此時為Pareto Efficient。即便不完美,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 Have Fun Trying in Career and Life =
美國金融日記團隊用心製作的獨家投資科學課程,帶你用一百二十年的數據與科學發現,認識不確定的投資與金融市場中確定的基本事實與知識。
預購就在Hahow好學校 => https://bit.ly/31ayF5f
撰稿:美國金融日記團隊
文章出處:美國金融日記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