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投資? 投資的魔力在哪?>
股神巴菲特、蒙格的事蹟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兩位老先生透過投資達到了人生的目標,並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然而,到底什麼是投資?要投什麼東西才是投資?以及需要有哪些的觀念,才能健康的參與市場?
一般我們的收入分為兩種:主動收入及被動收入。主動收入藉由勞力、上班而穫得的對應的薪水、報酬,被動收入則透過買入可以在未來增值的東西,利用時間及複利的力量獲取報酬。
而投資,就屬於被動收入。投資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主動收入和個人的生產力、貢獻度呈絕對正相關,除非做到大公司的管理階層,否則一般升遷的加薪幅度都較為固定,提高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碰到天花板。
我們也可以這麼想,薪水就是一種固定收益(Fixed Income),每個月領多少就是多少,金額是固定的;但投資是用錢賺錢,因此隨著資產規模的放大,同樣的報酬率將可以產生更大的回報金額,更別說將股利、利息再投入(Reinvest),其報酬的成長潛力是沒有上限的。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一個人每年薪水是 50 萬元,並全拿去投資,每年報酬率 10%,一年後就可拿回 55 萬元;如果將這 5 萬元的獲利再投入,那第二年就可以拿回 55 *1.1=60.5 萬元,通樣的報酬率,因為再投入使獲利金額較前一年多了 5,000 元。以此類推的話,N 年後的總資產將為 5*(1.1)^n 萬元,隨著本金的增加,獲利金額將以指數成長越滾越大,這就是複利的魔力。
因此,説投資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議題也不為過。又或者能這麼說:如果想要變得有錢,那麼就一定要投資。
<知道你在投什麼,怎麼分資產及負債?>
一言以蔽之,投資就是買入現在或未來會帶來正現金流入(Cash Flow)的東西,會計學上稱之為資產(Asset),而反過來講會使現金流出的,就叫做負債(Liability)。
然而會計學是用來衡量企業,且假設企業永續存留(Going Concern),不會倒閉消失,因此除了現金、應收帳款、存貨、遞延收入、土地設備等項目外,連商譽、專利這類短時間內不會產生現金流的無形項目也會被視為資產。
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因此如果要套用會計學的定義,就必須將“時間價值(Time Value)”考慮進去。
對個人來說(不考慮到你的後代子孫),我們可以麼定義資產:能在有生之年產生正現金流的東西。假如是等到去世後好幾年才能變現,這類就不會視為是資產。負債的定義則剛好相反。因此只有清楚知道資產和負債的差別,才能在投資做出正確的決策。下一篇文,將來舉幾個例子,房子、車子、股票、現金等,到底哪些應該屬於資產、哪些應該屬於負債。
編輯:Min
⠀
「被動理財」五大課程亮點
目標設定|先用 #自我身份識別 設計出美好生活目標
量化執行|再用 #貝殼合約 量化美好生活、制定財務目標
財務工具|最後用 #自動化財務儀表板 一目瞭然管理金錢流動性,掌握人生財務計畫
案例實作|二種完整人生案例,帶你瞭解一生受用的 #財務決策框架
階段策略|涵蓋負債、結婚、買房、保險、投資、退休、關係金融、未預期花費等多面向的 #資產配置計畫
輸入折扣碼「psf20242」享 9 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