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買車、買股票,到底買什麼才是資產?>
繼上一篇介紹完資產和負債的概念後,本篇我們來舉幾個常見的項目,例如房地產、車子、股票、債券、現金,這些到底是屬於資產還是負債?
房地產
「年輕人有錢有能力就要買房,這樣才能有個根本」,這個觀念長久以來已根深蒂固在大多人的腦海,似乎出社會、結婚後沒買房子,就不能算是功成名就。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一般來說,買房會有幾個用途:自住、租人、以及純粹炒房。
如果房子是買來自住的話,你要繳房貸、裝潢,甚至燈壞了要修理、牆壁掉漆要重新油漆等,那麼除非賣掉,否則從買入的第一天起就只會一直燒錢,造成現金的流出。根據上文的定義,買房自住其實是種負債。(這邊單純討論需要借大筆房貸的中產階層,土豪不在此限。)
但如果是為了出租或單純投資呢?租房每個月都可以收房租,而投資則是預期在未來房價上漲後賣掉賺價差,兩者的共通點都是預期能持續或在某個時點回收現金流,因此若以這個角度出發,那麼房地產就會是一種資產。
因此,在買房前必須先思考用途到底是什麼,現階段的必要性大嗎?才不會人云亦云,做了日後會後悔的決定。
車子
大部分的人買車都是為了自用,因此概念就和房子一樣,我們需要定期支付保養費、保險費、維修費等等,在你買入後就一直造成現金流出,且車子大多不像房地產會增值(除了少數限量車款),其價值是會隨使用時間而降低的,所以對大部份人來說,車子也是一種負債。
但因為養車成本畢竟沒有買房高,因此如果真的有代步需求,買車仍然不失為一筆好的決策。
股票、ETF、債券
股票、ETF 和債券獲利可分為資本利得(Capital Gain:買低賣高,賺商品本身的價差)及利息收入(Dividend/Interest Gain:持有股票、債券期間,公司、債務人定期發放給你的利息收入)。
其中股票代表了一間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其價值將隨著公司成長而增加,只要是透過深入研究,並找到經營妥當且在產業成長趨勢上的公司,通常維持穩定成長是可以預期的。
而 ETF 簡而言之就是一籃子的股票,例如元大 0050 囊括了全台市值前 50 大的公司,以統計學大於 30 個樣本就可代表母體的定義來看,0050 大略可代表台灣經濟體,因此若台灣經濟未來能持續成長,長期來看 0050 也會持續增值。
而債券其實就是一種貸款,通常作為跟銀行貸款外的第二種融資手段,所以買債券的人每段時間都會收到固定的利息,且利率也會比貸款利率高。如果借款的人是政府就叫公債,是公司就叫公司債,而如果是財務體質比較不好的公司所發的債,由於違約風險比較高,通常又被稱為垃圾債券(Junk Bond)。
這邊不會介紹太多個總商品的細節,但總而言之,不管是股票、ETF 或是債券,買入後都可預期會帶入正現金流,因此也屬於資產。(這邊指的不是亂買,而是經過研究及長期統計的)
現金
雖然現金聽起來毫無疑問是種資產,但別忘了這世上有一種東西叫通貨膨脹(Inflation)。
通貨膨脹簡單來說就是物價水準上漲,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經濟現象。也就是說,今天的錢會比未來的錢更有價值,同樣數目的錢,可能今年可以買兩碗滷肉飯,十年後卻只能買一碗。
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溫和的通膨代表的了經濟的成長,可以預想未來政府的所有財政政策都仍會以穩定溫和的通膨目標前進。因此,如果只是將現金鎖在保險櫃裡,實際價值仍是在持續下降的。要讓現金變成資產,我們就必須將現金投入報酬率能大於通貨膨脹率的資產。
了解資產和負債的概念後,下一篇我們來聊聊投資的意義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做投資。
⠀
「被動理財」五大課程亮點
目標設定|先用 #自我身份識別 設計出美好生活目標
量化執行|再用 #貝殼合約 量化美好生活、制定財務目標
財務工具|最後用 #自動化財務儀表板 一目瞭然管理金錢流動性,掌握人生財務計畫
案例實作|二種完整人生案例,帶你瞭解一生受用的 #財務決策框架
階段策略|涵蓋負債、結婚、買房、保險、投資、退休、關係金融、未預期花費等多面向的 #資產配置計畫
輸入折扣碼「psf20242」享 9 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