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談完了風險偏好後,這篇來聊聊在知道自己的風險偏好程度後,該如何實際開始理財的第一步。
說到投資,各種方法琳瑯滿目,而相關的研究也很多。但談到理財,卻很少有人會用科學的理性角度來做決策。
其實個人理財科學(Personal Finance)在國外行之有年,背後也有很強大的理論基礎。
而被動理財(Passive Financial Management)之於主動理財,就像是被動投資之餘主動投資。讓我們藉由理性且科學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和努力來達成理財目標和所有財務決策。
再來一系列的文章中,將會來探討「被動理財」這件事。
.
不過在進入理財科學前,有個前置作業,就是了解自我身份識別(Personal Identity)。
他的定義很哲學,但簡單來說就是個人對自己身份的定義,以及定義後想如何參與這個世界、過什麼生活?
更白話來說,你是誰?你有夢想嗎?夢想是什麼?要如何達到?
在擁有清晰的目標之後,根據目標去調整自己的財務計畫,就能更有系統性地去規劃一生。
相信到了這邊很多人會有疑問:「人生這麼長,我該怎麼做自我身份識別?」
我們可以將人生切分成不同的階段,如童年時期、青少年時期、壯年時期、老年時期等,以明確區分各個期間的特色,再描述各區間內理想的模樣,像是在職涯方面,期望自己在壯年時期能成為一位銀行的儲備幹部;在個人方面,希望能透過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以維持身體健康,並且能找到一位穩定的伴侶。
想好後,將這些內容打到如下圖的自我身份識別表中,將人生每個階段想達到的事情大概記錄下來。以 Richard 來說,就是想一路從菜鳥教授爬升到資深教授,甚至老了可以當志工回饋社會。當然我們也可以拆得更細,比如幾歲想買房、幾歲想結婚、生小孩、環遊世界等。
在有了自我身份識別,對未來有個雛形的想像後,便能依此來制定理財計劃,將各個階段可能的收入與支出列出,並考量各階段會出現的重大決策,如結婚生子、買房等,以完善整個財務計畫。
到這,恭喜你完成了被動理財世界的第一步。再來,就要開始和錢打交道了。
⠀
「被動理財」五大課程亮點
目標設定|先用 #自我身份識別 設計出美好生活目標
量化執行|再用 #貝殼合約 量化美好生活、制定財務目標
財務工具|最後用 #自動化財務儀表板 一目瞭然管理金錢流動性,掌握人生財務計畫
案例實作|二種完整人生案例,帶你瞭解一生受用的 #財務決策框架
階段策略|涵蓋負債、結婚、買房、保險、投資、退休、關係金融、未預期花費等多面向的 #資產配置計畫
輸入折扣碼「psf20242」享 9 折
圖片來源:analyst pr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