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淺談風險趨避程度

2024年7月23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相信的價值觀,在開始理財投資以前,一定要先嘗試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和個性,並依對風險的偏好來分類,歸結許多人在投資路上半途而廢的原因,是因為不了解自己對於風險的偏好/承受程度。

所以在開始投資理財之前,要先釐清面對風險的態度,主要分成:趨避、風險中立、風險偏好。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中很知名的一句:「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裡頭的「知己」指的就是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知彼」就是了解自己所投資的商品及市場特性(例如屬性、合理報酬率、風險),唯有操作「自己熟悉」及「適合自己」的投資商品才有可能長期在市場上持盈保泰。

以下簡單概述教科書內的三種風險偏好:

 

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

對一個風險趨避的投資人來說,最適合投資就是「固定收益型」的產品,例如貨幣型或是債券型的產品。這兩類的商品除了波動較小外,有一個特色是可能會定期支付利息,例如美金定存或是債券基金,讓這類風險屬性的人在投資後,可以持續拿到金錢,大幅降低對風險的意識

但是事實上這兩類商品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就貨幣型的商品來說,要小心匯率風險還有通膨風險;至於債券型的商品,要注意配息來源是不是來自本金以及標的違約的風險。

 

風險中立(risk neutral):

風險中立的投資人可以嘗試的投資商品就更多元了,這類的投資人在考慮預期報酬的時候,全然理性地利用期望值計算,有沒有風險,其實不大影響他的投資偏好,對於兩個預期報酬相同的商品,他們的偏好會是一樣的。因此對於這類「理性」的投資而言,應該選擇較高報酬率的投資商品,股票(資本)市場的投資就相對適合,再來就需要依自己的價值觀,選擇自己合適的分析方式與投資策略,投資的路才會走得長久。

 

風險愛好 (risk seeking):

這類人非常特殊,他們非但不厭惡風險,反而愛好風險,甚至會主動尋找!意味著有相同預期報酬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風險更大的投資可能。因此在投資的行為上,這類投資人很可能會利用槓捍(借錢 / 融資 / 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來進行操作,以獲得更大的預期報酬,而投資商品就會從一般的股票延伸至期貨、選擇權、1x/2x 正反 ETF 等;更甚者,還會跑去創業。

在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後,並且知道自己想要達成什麼樣的財務目標、想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接下來才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也才會能更理性的去面對財務規劃。再來後續的文章,將就了解風險屬性後,如何開始進行實際的理財動作。

圖片來源:analyst prep

文末業配,美金研在 Hahow 開設的 #被動理財 課程限時優惠。這堂課都將助你回歸「以終為始」的系統性財務規劃,帶你一步步運用一次規劃好,就能對抗人生變化與不確定性的「#被動理財」,解放金錢焦慮,實踐夢想生活

「被動理財」五大課程亮點

目標設定|先用 #自我身份識別 設計出美好生活目標

量化執行|再用 #貝殼合約 量化美好生活、制定財務目標

財務工具|最後用 #自動化財務儀表板 一目瞭然管理金錢流動性,掌握人生財務計畫

案例實作|二種完整人生案例,帶你瞭解一生受用的 #財務決策框架

階段策略|涵蓋負債、結婚、買房、保險、投資、退休、關係金融、未預期花費等多面向的 #資產配置計畫

輸入折扣碼「psf20242」享 9 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