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論被動理財科學:如何建立財務計畫金錢軌跡

2024年9月18日

在上一篇文章中,完成了進入理財科學的前置作業——建立自我身份識別(Personal Identity),透過將人生切分成不同階段,訂定各個階段所想達成的目標,以幫助自己完成制定接下來的財務計畫。

 

接著便要進入擁有金錢的世界——開始建立自己的「金錢軌跡」。也就是將想像中的生活用金錢量化,審視若想達成每階段的目標生活,該要有怎樣的財務狀況,以更好地應對。

用白話來說,「自我身份識別」是透過質化描述,將對未來模糊的想像轉換成清晰、具體的目標,而「金錢軌跡」則是量化自我身份識別的描述,將這一生具體的目標轉換成金錢數字,以幫助了解要達成目標的話,應該花費多少金錢?需要賺多少錢?

其中,又能把每一期的金錢軌跡細分成五個類別:價值創造(收入)、必要支出、美好生活支出、資本剩餘、累積資本剩餘。

再次白話來說,價值創造指的是我這個人能創造的收入,在提供服務後所提供或獲得的價值。

必要支出則是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等所有花費,例如每日的飲食、通勤的交通花費等。

美好生活支出則是用來享受、滿足個人的非必要需求與興趣,是可以選擇性支付的部分,例如與家人、朋友旅遊、週末自己去看電影、買奢侈品、買車等等。

在估計出以上三個類別後,便可以知道我們每一年賺的、花的錢有多少,扣掉後,就可以知道能存下多少錢,以及每年這樣存,總共的資本會有多少。

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知道想達到目標的生活,以目前的狀況會是入不敷出還是綽綽有餘。而如果有大額支出,比如 30 歲想結婚、35 歲生小孩、40 歲買房子、65 歲退休,那麼又分別需要準備、存多少錢才夠。

知道了這個金額的缺口,也就更能知道我們的人生想要什麼,是一直工作一直存錢但都不打算花掉?還是現在的工作賺錢是為了達到理想生活而努力?而如果把多餘的錢拿來投資,那麼又可以額外創造多少的被動收入?

做完後,我們就可以得到如下圖的一張自己的金錢軌跡,也可以把它視覺化變成折線圖。

文末業配,美金研在 Hahow 開設的 #被動理財 課程限時優惠。這堂課都將助你回歸「以終為始」的系統性財務規劃,帶你一步步運用一次規劃好,就能對抗人生變化與不確定性的「#被動理財」,解放金錢焦慮,實踐夢想生活

「被動理財」五大課程亮點

目標設定|先用 #自我身份識別 設計出美好生活目標

量化執行|再用 #貝殼合約 量化美好生活、制定財務目標

財務工具|最後用 #自動化財務儀表板 一目瞭然管理金錢流動性,掌握人生財務計畫

案例實作|二種完整人生案例,帶你瞭解一生受用的 #財務決策框架

階段策略|涵蓋負債、結婚、買房、保險、投資、退休、關係金融、未預期花費等多面向的 #資產配置計畫

輸入折扣碼「psf20242」享 9 折